近日,肇庆市封开县举行首期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授信签约仪式,广东仙草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颁发广东省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股票配资代理网,并成功获得封开农商银行的授信支持。标志着广东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林业融资难题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附属资源难以评估和抵押,许多林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导致林下经济发展受限,林农增收困难。2024年,封开县被确定为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探索县。该县积极推动林下经济收益权证的创新实践,通过加快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进一步拓展林地经营权能,明确林下经济资源的产权属性与收益预期,为经营主体提供了一条新型融资途径。
广东仙草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此次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该公司在封开县种植灵芝约3000亩,2023年被评为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公司总经理谢国旺表示:“拿到这份权证,我们对林下经济发展更有信心了。它真正打通了融资渠道,我们正在申请300万元的授信贷款,计划用于扩大经营规模,并带动更多周边村民参与林下种植,共同以林致富。”
确保每一张权证具备实际“含金量”,是封开县推动此项改革的重中之重。县政府组织自然资源、林业、金融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综合利用遥感测绘、地面调查和大数据评估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林下经济资源的种类、规模、生长状态及预期收益开展科学评估与精准勘界,逐步建立起一套客观、公允的资源价值评估体系。此外,封开还积极探索将林菌、林药、林禽、森林旅游、碳汇开发等多种业态的预期收益权纳入登记范围,致力构建覆盖全业态的林下经济产权体系,为更多经营者提供可用于融资的“产权凭证”。
发放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是广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应“钱从哪里来”这一现实问题的重要尝试。近年来,广东以绿美生态建设为引领,不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多地通过颁发林权证、山林股份权益证、林业经营权证及林下经济收益权证等多元产权凭证,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有效路径,使沉睡的森林资源真正成为可抵押、可交易、可融资的“绿色资本”。
事实上,封开并非全省唯一开展此类探索的地区。今年3月,韶关翁源县发放了首批林业经营收益权证,五家企业凭此获得银行授信1100万元。广州、茂名、恩平、英德、平远、连平等地也正在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同尝试。鹤山市更于早前完成了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工作,为广东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张小小的权证,不仅是一纸凭证,更是产权制度创新与金融赋能双向联动的典型体现。根据《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一步广东将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引领作用,研究将林权交易、林产品加工、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更多业态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林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记者观察
一张产权凭证,为何重要?
肇庆封开县发出广东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这不只是一张纸,而是林业改革向前迈进的一步。它针对的是长期以来林业经营中“资源难变钱”的难题。通过这张证,政府帮助经营者把未来的收益变成现在就能用的抵押资产,让资源更好转化为资金。
它的意义在于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从评估资源、发证登记到银行授信,封开县通过多部门协作,结合技术手段科学估价,让权证具有可信度和操作性。灵芝种植首先获益,未来还有可能推广到林药、碳汇、森林旅游等更多领域,为全省林下经济融资提供经验。
当然,这项措施能否持续见效,还要看评估是否合理、银行是否接纳、市场是否稳定。但发出第一张证,终归是为林业融资开了个好头。它让我们看到,产权改革能激活资源价值,也带来新的发展信心。期待更多资本走进山林,真正把绿色资源变成绿色产业。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通讯员】林荫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刘树强
【实习生】陈柏言 黄思凯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股票配资代理网
赢赢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